中德木材贸易连续26个月下滑_山东林业产业网

>贸易摩擦预警

中德木材贸易连续26个月下滑

来源:木头云    时间:2025-07-11

  长期以来,德国位列对中国木材供应前10的地位。然而,近年来双方木材贸易走势却呈现出持续下跌态势。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德国木材至中国的出口价值同比下跌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98亿元)。

  时间来到2025年,中德木材贸易仍在持续下跌。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5年1至5月,中国进口德国木材累计达50.5万立方米,同比下降50.5%;进口金额同比下降40.8%至1.11亿美元。这一数据反映出中国从德国进口木材的整体规模有所缩减。其中,这主要是针叶材进口大幅减少所导致。

  数据显示,2025年1至5月,中国进口德国针叶木材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例如,冷杉和云杉原木进口同比下降63.7%;锯材同比下降77.8%。红松和樟子松原木进口下降39.1%,锯材进口减少28.8%。

  与针叶木材进口下降形成对比的是,中国进口德国硬木呈现增长趋势。例如,水青冈(山毛榉)原木进口同比下降6.5%,但锯材进口同比增长30.4%;橡木原木进口同比增长48%,锯材进口同比增长7.4%。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4月至2025年5月期间,德国木材对中国出口呈现出连续26个月的下滑态势,这一显著下降的趋势背后,包含着多重复杂的因素。

  首先是供应方面的问题。近几年,德国云杉林遭遇了严重的病虫害侵扰,这在哈尔茨地区尤为突出。大规模的林区虫害爆发导致德国冷杉和云杉这一主要出口材种供应急剧减少,直接影响了对中国的出口供应。此外,俄乌冲突爆发进一步加剧了供应困境。欧盟对俄罗斯木材进口实施限制措施,迫使欧洲多个木材产国需优先保障欧洲内部木材供应,从而减少了对外出口,包括对中国的出口量。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形势对欧洲建筑业产生负面影响,随着建筑需求萎缩,德国林业采伐活动减少,进一步限制了木材的供应。

  此外,价格层面的因素也成为德国木材对中国出口量的持续下滑的“推手”。地缘政治冲突的爆发,对欧洲通往中国的航运路线造成了直接影响,运输成本高涨。叠加德国木材加工成本因劳动力、电费和燃料等费用的增加而居高不下,降低了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市场方面,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中国国内木材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建筑行业复苏缓慢,主要应用于建筑行业的针叶材需求减少,导致对进口木材的整体需求下降。

  这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德国木材对中国出口量的持续下滑。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德木材贸易下滑期间,一些非传统木材出口国如波黑(+64.1%)、斯洛伐克(+87.6%)和丹麦(+15.6%)等,正在填补德国留下的市场空缺,这也对中国进口德国木材的份额产生了分流作用。然而,尽管德国木材在中国市场“失宠”26个月,但其仍然是我国前十大木材供应来源。

上一篇:木材进口持续探底:主要来源全面下滑 下一篇:重磅!美对中国、印尼、越南胶合板出手,征...